欧巴小说网>都市言情>70后的青葱岁月>(533)-(534)温哥华,迈入九十年代
  船离开英国后,下一个航次是去加拿大温哥华,然后去日本。

  一直没有收到美东的信,我给他写过写过两封信,都没有美东的回信。

  估计美东已经拿到签证启程赴美了。我离开家到船上也大半年了,马上就要过圣诞节和新年了。

  这是我第一次在船上过圣诞节,也是第一次在大洋上过圣诞节并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。

  一年又一年,我感觉出来了,时光如水,岁月如歌。

  这是我转学去河东高中后的第四个新年了,离开佳慧已经三年了。

  就要告别八十年代,迎接一个新时代了,九十年代向我阔步走来。

  新年前一天还是在大洋上,那个年代没有倒计时,没有狂欢,只有我们的船孤独、安静地航行在太平洋上。

  尽管圣诞节和新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没有春节那么隆重,但是二厨看到圣诞节前一天大厨就开始忙忙碌碌地准备圣诞大餐,所以二厨跟水手长一商量也随着大台那边,也坐上几个菜,包个饺子,大家喝一杯热闹热闹。

  这个新年没有家人的陪伴,但是有船上同舟共济的兄弟们可以一起欢度一下。

  高级船员餐厅这边还是很隆重的。管事带着我从仓库找出来了一棵圣诞树,而且还有几条长串的插上电后就会星星闪闪的霓虹彩灯。

  放在餐厅门口,一闪一闪地很漂亮。上面还点缀了些铃铛,小房子,圣诞礼物,甚至还有些像是棉花的东西起到白雪皑皑的作用,很有圣诞气息,节日气氛。

  大厨刚把圣诞大餐的食材准备的差不多了,但是天有不测风云,中午饭后风浪逐渐大了起来,管事兼着电报员,下来说,接到天气预报,说未来几天都会有大风天气,船会晃得很厉害。

  那个圣诞节真的过成了一地鸡毛。因为船晃动得幅度过大,所以船长命令停止一切厨房设备和炊具的使用。大家通通吃罐头。

  把所有的锅碗瓢盆全部固定好,避免伤人。大厨准备好的食材当然都派不上用场了。高级船员期待已久的圣诞大餐也泡汤了。

  二厨那边还好,本来就想炒两个菜,包顿饺子。二厨还没开始和面,就接到了船上的通知,船长的命令。

  二厨无奈地跟我说,“看样子圣诞节不是我们应该过的啊,好在没准备什么东西,谈不上浪费。切了点菜放冰箱里,等风浪平息后,还可以炒着吃。”

  “嗯,这两天你可以休息一下了,大家都吃罐头,你舒服了徐哥。”

  我还挺为徐哥开心的。

  到了晚上ꓹ船晃的越来越厉害ꓹ本来圣诞树固定的ꓹ但上面好些饰物都无法充分固定ꓹ所以在风浪导致的摇摆下,滚得满地都是。

  房间里无法固定的东西,不伤人的索性也不固定了,就任它们在地毯上滚来滚去的。

  晚上睡觉也跟在摇篮里一样ꓹ晃来晃去的ꓹ我不晕船ꓹ没感觉难受ꓹ反而感觉很舒服ꓹ很容易入睡。

  一晚上做的梦都是在腾云驾雾ꓹ一个筋斗接一个筋斗。

  事后,通过管事得知快六十岁了ꓹ马上就要退休的英国老船长,平时上驾驶台就是走马观花ꓹ喝杯咖啡就下来。

  但那两天,船长也紧张到在驾驶室待了两天两夜ꓹ直至大风大浪过去才疲惫地走下来。能看出当时形势的紧张和严峻。

  我那时刚满18ꓹ血气方刚,正是啥也不怕的年龄。也不晕船ꓹ在船上晃来晃去的生活很令我兴奋。

  尽管船上的东西都会有固定的,预防大浪来时ꓹ到处乱滚,打破,损坏,伤到人。

  但那两天,每个人的房间里都有些小物件是无法固定的,还是滚得到处都是。

  我们的德胜轮是260多米长,近8万吨。航速一般13、4节,一节一海里,1.852公里。跑一小时差不多25公里。

  听二副说,我们的船对着浪头全速前进那两天两夜也没开出去多远。二副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海员,海上经历丰富。

  但二副说,他那几天其实也是非常担心。

  他告诉我,货轮在海上遇到大风浪只能船头顶着浪头过来的方向开,就像顶牛一样。

  如果不顶着浪开,不管多大的船也会被一轮又一轮的浪头掀翻,打断。再大的船在波涛汹涌,暴怒的大洋面前都像一片微不足道的落叶,不值一提。

  所以那个1990年的新年对我来说,也是印象非常深刻的。

  也预示着我即将迎来的九十年代会是个不平静的年代。事实也确实如此,接下来的九十年代,我的生活确实是丰富多彩,但也像是坐过山车一样。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。

  这次大洋上的新年尽管印象深刻,但还是比不上那次在河东高中时,我独自躺在透风撒气的宿舍里,用手电照着上海牌手表,一个人倒计时迎接新年,难忘那个1988年的元旦前夜。

  插一句,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,缓存看书,离线朗读!

  在度过了一个紧张、刺激的新年后,我们的德胜轮接近了北美洲的加拿大,我们将要靠泊的港口是温哥华。

  温哥华vancouver,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南部太平洋沿岸,是加拿大的主要港口城市和重要经济中心。

  温哥华vancouver也是加拿大西部的政治、文化、旅游和交通中心。该市已连续多年被经济学人智库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之一。

  温哥华坐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核心地带,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,也是该省面积最大的城市。

  按人口来算,温哥华是加拿大第三大城市。2016年,温哥华市区人口已达63.2万。

  温哥华拥有高度发达的电影制片业,是北美洲继洛杉矶和纽约之后的第三大制片中心,素有“北方好莱坞”之称。

  温哥华已是加拿大最重要的城市之一,也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。每年都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到温哥华定居,令这个城市成为一个充满多元文化的万方之都。

  历史上,中国移民曾大量涌向加拿大西海岸。年代,约6500名中国移民建造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,并最终在铁路沿线定居,又在温哥华建立了唐人街。

  迄今为止,温哥华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亚裔,其中最多的就是华人,每年还有超过10000名的华人新移民涌入。中国文化已经成为温哥华精彩纷

  八十年代后,触发了从香港前往加拿大的移民潮,而作为加拿大亚太门户的温哥华亦接收了大批香港移民,为该市的种族结构带来重大变化。

  连同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移民,温哥华成为华裔人口最集中的北美城市之一,而温哥华华埠也是北美除旧金山以外最大的唐人街。

  534

  跑船的两年间,温哥华我也去过多次,记忆中温哥华有些像香港的港岛和九龙,也隔海分为两部分,有渡海小轮,在港湾里穿梭。

  上世纪九十年代加拿大的发达程度就跟美国差不多,也有不少黑人。

  码头工人都高高壮壮的,黑人居多,感觉差不多都要近两米,我一米八多,比我还高一个头。

  印象中,加拿大离北极比较近,会比较寒冷。但温哥华是个例外,冬天去过几次,都感觉比较温暖,湿润。

  随船跑到世界各地,下地都会第一时间去当地的唐人街看看,看到熟悉的汉字会有无限的亲近感。

  许多有唐人街的城市都会有个大牌坊,横滨是“中华街”,温哥华是“中华门”,一样伟岸,一样温暖。

  跟唐人街的华人有过交流,那时的唐人街华人以广东人为主,基本都是说广东话。

  还好,我们船上也有几个香港人,像二副和管事还有大厨跟我关系都还不错,所以我对广东话也不陌生。

  第一次去温哥华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事是在码头捞螃蟹,说捞螃蟹,真是捞,一个接近一斤的那种大螃蟹,有些像烟海的梭子蟹,两头没那么尖,壳比较厚。

  刚靠港第二天我在甲板溜达,偶然看到船梆和码头之间有大批的螃蟹排着队游过去,数量很大。藲夿尛裞網

  就跟水头和二厨说了,赶紧找了竿子套上个网,伸进水里捞,螃蟹也不跑,第一天捞了很多,个头都很大,二厨乐呵呵地给大家煮了,又省了一顿伙食费。

  但吃过后,大家都反应不好吃,不如烟海的鲜,也不肥。冬天应该是螃蟹肥的时候,可能有地域差别吧。

  有总比没有好,怎么也算活海鲜。第二天二厨又去捞,但奇怪的是一个也没有了,二厨跑去另一边靠大海的甲板看。

  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,螃蟹是如此聪明。都绕路从船外侧游走了,而且离船远了,杆子够不到了。

  捞不到正好,船长知道我们捞螃蟹的事,把水手长找去,说温哥华有限制捉螃蟹的规定,需要办证,如捉到母的要放回海里,小螃蟹也要放回去。

  所以,水头下令都不准再捞螃蟹了。

  香港二副跟我和二厨关系比较好,二厨经常做点鲁菜家常菜送给二副,二副出酒,跟二车一样,我们三个有时也会一起喝点酒。

  香港二副是老海员了,跑遍了世界,哪里有好玩的,他都知道。一靠港,哪里停着什么船,船号,船上哪里的船员,他也能说个大概。

  刚靠港不久,二副就跟我说,那边停了条散货船,香港华通公司的,初级船员应该也是大陆的。

  那时在国外的中国人,中国大陆出来的还不是很多,一听有大陆船员,还是感觉挺亲切的,于是下地就按照二副提供的大概位置找过去。

  还真有一条散货船靠在一个比较偏僻的码头上,看船体比较破旧,甲板上有人,我就在岸上喊:“嗨,哥们儿,你们哪儿的?”

  船上的人一听是中国人,也赶紧热情地回:“我是福建的,你呢?”

  “我是烟台的,”我回到。

  没想到他回了句:“我们船上也有烟台的。”

  我很高兴,就赶紧顺着舷梯登上船,福建哥们带我去了船舱,这条船真是破,锈迹斑斑,跟我们的船差的太远。我还跟福建哥们说。他回到,跑完这个航次船可能就退休了。确实挺老的船了。

  喊开那个烟台船员的舱门,里面人出来一看,我俩都愣了。居然是我烟台一个好哥们的弟弟。

  我跟他哥哥一起就业的,好得跟一个头似的哥们儿,他哥哥也先我上的船,也在跑船。我们都很兴奋又很惊讶,没想到世界这么小,我们跑到温哥华来了个偶遇。

  他们船拉的白糖,送我一大袋糖,我只留下一小袋,因为快下船回国了,我送了好哥们儿的弟弟很多人生启蒙的画报。

  很多年后想起来,也还感慨:世界之大,世界之小,皆缘分使然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一个缘字。

  缘在,惜缘。缘去,随缘……

  温哥华是个暖心的地方,因为在温哥华靠港期间收到了家里的来信,也收到了倩倩的信。

  倩倩信中告诉我,我在澳大利亚时写给她的信,已经收到了。让我在船上安心工作,不要担心她。

  她在学校一切都很顺利,因为对上海本来就有莫名的亲近感,所以很快就融入到了上海的生活氛围中去了。

  倩倩在信中告诉我她很想念我,期待我们的轮船能有机会跑到上海,这样我们就可以得以相见。

  倩倩在信中还提到了她的爸爸妈妈有意想把烟海的生意结束了,把都家镇烟海大学那边的店盘出去,想一起去上海。

  去上海后,准备在倩倩的学校附近租一套房子,然后在学校附近也做点小生意。陪伴倩倩一起。

  倩倩的父母只有她一个孩子,所有的寄托都在她身上,当初在烟海大学那里开店也是为了倩倩的将来做打算。

  倩倩说他父亲做了打算,等在上海先租套房子安顿下来后,看看手头上的钱和上海房子的价格,准备在上海买上一套房子,长期居住。

  倩倩得父亲年轻时就是在上海读的大学,本来对上海就很熟悉,所以在上海生活,也会很快融入,一切都不陌生。

  看完了倩倩的信后,我心里隐隐有了担心,同时感觉跟倩倩已经有了些距离感。

  说实话,本来就是倩倩喜欢我的程度甚于我喜欢她。我从心里感觉挺对不起倩倩给予我的感情的。

  倩倩的身后总是会有个女孩的身影,倩倩遮掩不住她。

  但是因为倩倩是让我成为男人的女孩,所以我终生也不会忘记她。

  在我的内心深处依然有个熟睡的女孩,已经很多年了,也许那个女孩会在我心里熟睡一辈子。 无尽的昏迷过后,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。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,请下载星星阅读app,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。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,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。

 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,胸口一颤一颤。

  迷茫、不解,各种情绪涌上心头。

  这是哪?

  随后,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,然后更茫然了。

  一个单人宿舍?

 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,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。

  还有自己的身体……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。

  带着疑惑,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,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。

 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,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,外貌很帅。

  可问题是,这不是他!下载星星阅读app,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

  之前的自己,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,工作有段时间了。

  而现在,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……

  这个变化,让时宇发愣很久。

  千万别告诉他,手术很成功……

  身体、面貌都变了,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,而是仙术。

 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!

  难道……是自己穿越了?

 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,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。

  时宇拿起一看,书名瞬间让他沉默。

  《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》

  《宠兽产后的护理》

  《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》

  时宇:???

 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,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?

  “咳。”

  时宇目光一肃,伸出手来,不过很快手臂一僵。

 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,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,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,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。

  冰原市。

  宠兽饲养基地。

  实习宠兽饲养员。网站即将关闭,下载星星阅读app为您提供大神无惧前行的70后的青葱岁月

  御兽师?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